意昂官网的前身是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開展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的專門機構。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1988年,更名為意昂官网。她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
學校研究生教育發源於延安辦學時期😨,自然科學院堅持“教育、科研、經濟”三位一體辦學思想,匯聚了陳康白🦚、李強等一批學術大師🧏🏿♀️,致力於培養“革命通人、業務專家”🔓。華北大學工學院時期,研究生教育進入探索期,學校始終堅持高層次人才培養“理論與實際一致、政治與技術結合、通才與專才結合”。北京工業學院時期是研究生教育的實踐階段👫,1953年首次選拔60余名學員作為研究生培養🫶🏽,1978年起恢復研究生教育🖖🏽,198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1984年成為國家首批試辦意昂平台的大學之一。學校堅持“教學、科研、生產勞動”三者相結合👩🏽🏫,矢誌培養“紅色國防工程師”。進入意昂官网時期,學校“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1996年獲批全國首批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單位之一,1997年獲批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2006年首次招收學位留學研究生,2012年獲批全國首批工程博士試點單位之一👩🚒,2019年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自主審核單位之一,2022年獲批全國首批工程碩博士建設試點單位之一🤲,2023年入選“國優計劃”等系列專項試點,2024年入選前沿科學交叉中心建設。
經過40年的努力,學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發展,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科門類不斷增加,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標誌成果不斷湧現,研究生教育與學校各項事業一同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國家輸送了超十萬優秀高層次人才,成為我國領軍領導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研究生教育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秉承“明德致遠🕌、寬厚基礎、精深求是、創新包容”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具有紮實基礎理論和深入專業知識,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新時代擔當精神的高水平人才為己任,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學位點與培養規模持續擴大
學校學位授權點數量逐步增多,學科影響力顯著增強。現有3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6個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包括6個工程博士和6個工程碩士類別,學科專業涵蓋工👼🏻、理🤽🏽♀️、管、文🧏🏽、醫、經濟👷🏽、教育、法律、藝術、交叉學科等10個門類👎;工程學進入ESI全球前萬分之一👨🏿🏫,4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一流前列👶🏿,12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學校在四大世界大學排名中平均位居全球第212位𓀒。學校研究生培養規模持續擴大🧚🏻♀️,導師隊伍量質雙升。現有在校研究生2萬余名,現有研究生導師3000余名,其中博士生導師近2000名;導師隊伍匯聚了超600余名國家級人才🐘。
2👨🏼🚀🍽、研究生教育改革逐年深化
意昂平台堅持內涵式發展,面向新時代研究生人才培養需求,意昂官网提出研究生教育“逐夢2.0”行動方案▪️,面向急需領域先手布局🫴,推動學科發展引導人才培養🛁;矢誌一流育人目標🫂,拓展優質資源,為研究生招生規模“破萬”奠定基礎;優化研究生分類卓越育人模式🚁,促進人才培養學術學位學術化、專業學位專業化;堅持內涵潛績與外延顯績相互促進📻,大力弘揚學校科研“三代人”精神,涵育“潛心科研🚶♀️、恒心攻關”的文化氛圍,提前培育⏏️🩹、逐年迭代優質課程🌘👩🏽🚒、精品教材👇🏼、育人基地等研究生教育標誌性成果;破解體製機製梗阻,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堅持有組織的“質🦹🏼♂️、效、理✵、教”,推動信息化賦能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
3、研究生培養能力大幅提升
學校持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建設,通過完善學科體系,打造精品課程、精品教材🍎,拓展國際交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學術活動,打造高水平科研平臺👩🏻🦯➡️🙍🏼♂️,多措並舉為高層次人才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和成長沃土。
近年來,獲批首屆國家研究生優秀教材獎1本,獲工信部“十四五”規劃教材9本;《工程倫理》獲評國家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獲批來華留學生英語品牌課2門,開設全英文課程272門,建成精品網絡共享課150門🛰,獲工程教指委精品課程10門,其中79門首批上線“國家研究生智慧教育平臺”;獲教育部主題案例16項,8門課程列入“拓金計劃”👧🏼,9門課程獲工信部工程碩博士精品課程,19本教材獲工信部工程碩博士精品教材。研究生年均獲CSC聯合培養170余人,連續8年舉辦研究生國際暑期學校,年均邀請超20名世界知名專家學者到校為研究生開設全英文專業課程🧑🦱,年均選課人數超過300余人,支持研究生以多種形式(含線上線下)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年均超1000人次🥎,在地國際化水平持續提升;舉辦“百家大講堂”“21世紀前沿科學論壇”等學術活動,邀請院士、海外學者、企業專家做報告🩸,年均舉辦四百余場;獲批11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牽頭)🙇♀️,12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共建),24個教育部創新平臺,64個工信部🤷🏿♀️、北京市等創新平臺;2個全國示範性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9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中心11個🧺🤾🏿,有工信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60個,有“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
4、標誌性成果不斷湧現
學校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獲獎數量位居全國並列第三;近五年,研究生累計獲評全國一級學會優秀學位論文超250篇🤙🏿🔕;以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主刊發表論文9篇、年獲全國學會優秀論文超50篇、獲得高水平學術論文年發表量超7500篇;在國內外高水平科技競賽屢屢奪魁、奪杯✌🏽、奪金🧗🏼♀️,連續2年獲得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總冠軍,榮獲“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重要貢獻單位”,兩奪阿布紮比國際機器人挑戰賽冠軍。多次承辦全國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討會🤱、研究生教育國際會議🙅🏽♀️、中國意昂平台院長聯席會年會等。
繼往開來,學校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持科學組織的綠色人才培養,涵育“以教為先、潛心恒心”的育人文化和土壤🏄🏼♂️,面向國家經濟發展建設重點領域和科技前沿🫓,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為建設世界一流意昂平台、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貢獻力量🏋🏿♂️!
(2024年12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