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育人要求、“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重要回信精神,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學校提出的“六家”人才培養和“切實扛牢‘紅色育人、強國鑄器’使命責任”要求💏,培養紅色卓越工程師,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意昂平台牽頭🦸🏽♂️,聯合經濟學院、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校科協、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舉辦了“領航鑄魂,啟智潤心”系列美育講座和學生實踐活動👇。活動期間,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為紅色領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教授頒發學校百家大講堂證書🥱。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艾平,延安自然科學院李強院長家人徐連生、李曉圖,中國坦克首席技師大國工匠盧仁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鄭蝴蝶圍繞延安精神、紅色校史人物🧮、工匠精神展開講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教授,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專委會副主任、北京建築大學現代剪紙研究院院長、設計學學科帶頭人趙希崗教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蒙副研究員,青年表演藝術家、《覺醒年代》陳獨秀夫人飾演者周顯欣圍繞科學與藝術開展講授☕️。
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專委會副主任趙希崗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鄭蝴蝶,北京市東城區民協副主席劉曉迪,藝術療愈工作者周小園帶動學生開展藝術體驗和新剪紙創作。
課題組利用假期走訪延安自然科學院老院長校外紅色場館🦧🚨,調研得到李富春故居、徐特立紀念館👨👨👧👧、陳康白生平事跡陳列館和李強院長家人大力支持🙅🏽。李富春故居主任劉晴賢、副主任龍臻偉,徐特立紀念館館長梁堂華,陳康白生平事跡陳列館館長楊義接待北理師生並介紹館藏陳列。李強老院長家人徐連生🧑🏽✈️、李曉圖詳述紅色家事🏋🏻♂️。
課題組走訪工信部部署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蘇州大學,交流研究生美育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得到江蘇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大力支持。江蘇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負責人二級調研員王紅蕾陪同指導,蘇州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吳磊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楊莉莉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指委秘書長路漫漫副教授接待來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張方林介紹了南京剪紙南航校園開展情況。
“紅色領航”研究生美育系列活動得到意昂平台重點課題支持🔻🧫,重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提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時代命題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強調美育要服務立德樹人教育全過程。活動累計服務研究生千余人次,受到學生歡迎。
附:研究生學生感言
謝新銳 3220245209 控製工程 通過講座了解到艾平副會長工作經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正是這些工作促進了我國國際影響力提升,為國家的外貿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支持保障。艾平副會長對延安精神的詮釋也打動了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正是我們當下科研所需要的😈。北理工前身延安自然科學院誕生於延安,完成了許多從無到有,從0到1的突破,我們將努力延續這一精神,將其轉化為科研的動力不斷進步。”
袁曉哲 322024194 化學工程 李強院長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很難想象一個曾對無線電結構一無所知的人自學後成功研發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座無線短波電臺(作為對比,同樣的電臺敵人在1931年底才研發並投入使用)。這其中既有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也有他勇擔大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一名校企聯合培養的火炸藥專業學生,在研究生教育生涯開始前我對校內導師、企業導師方向一無所知,在如今的學習中也一直有“我是不是真的能做成”的疑惑與迷茫。聽完了李強院長的事跡,我真切地感到重要的是行動和開始,任何事情只有真的去做才能討論結果,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事只有不願堅持的人🧚🏼♂️。
辛梓萱 3220241206 自動化 詹啟敏院士《科技創新與人文素養》講座令我受益匪淺🦂🕊。詹院士強調科技與人文的深度融合,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科技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文化和哲學思考的體現👱🏼,它要求我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也要關註科技對社會、對人類價值觀的影響,以及如何確保科技發展符合倫理和社會責任。這種觀點啟發我認識到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有廣博的人文素養🈚️,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以確保我們的研究既能推動科學進步🏄🏼♀️,又能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通過這樣的講座,我更加堅信,未來的科研道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科技與人文的交匯點♧,以實現更加全面和可持續的創新🧑🔧。
田豐源 3220240259 兵器工程 詹啟敏院士《科技創新與人文素養》講座幫助我們跳出專業局限,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世界💕,使得我們的視野得以拓寬🫶🏿,思維深度得到增強。這種跨學科的思維方式有助於碩士研究生在科研或實際問題解決中,運用更加多元和創新的思考路徑。
張廣超 3220240884 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 詹院士的《科技創新與人文素養》講座讓我深受觸動🎁,我認識到如果說科技創新如同推動社會進步的引擎,那麽人文素養則是這引擎的燃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詹院士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見解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創新,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𓀏,更是對人類價值、情感和精神的深刻洞察。從現在開始我將更加註重人文素養的提升🤳,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好地理解世界🌱、感悟生活🦸🏻♂️,從在科技創新中創造出更加有價值🧑🏻🏫、有意義的產品和服務。
劉思遠 3220241380 計算機技術 鄭蝴蝶大師的講座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這麽多精美的剪紙作品,感嘆中國藝人的精湛手藝,贊佩她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匠人精神。她不僅用剪刀在紙上剪刻花紋🥹🧝,更是通過剪刀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追求。她的作品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
田豐源 3220240259 兵器工程 鄭蝴蝶大師的講座,讓我意識到我們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註重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技藝的傳承。通過參與傳統文化活動和技藝學習,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技藝水平,堅定文化自信和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力。同時,要具備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參與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文化的多樣性和繁榮,通過文化交流與融合,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路🐠,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陳忠昕 3220241134 控製工程 通過《履行強軍首責青年勇挑重任傳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講座,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青年學子在國家強軍事業中的責任與使命🧑🧑🧒。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不僅是前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更是我們未來發展的精神支柱🔫。我被講座中提到的“卓越工程師”形象深深打動,意識到工程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 在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更加註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工程實踐,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還將積極向身邊的優秀工程師學習,汲取他們的經驗和智慧,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我相信,只有不斷努力,才能成為國家需要的“卓越工程師”,為國家的強軍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主講老師的精彩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感謝您對我們的教導和鼓勵🤾🏼♂️🎦!
林惠 3220241825 材料工程 李蒙老師和周顯欣老師關於感性理性和藝術賦能科研的分享,啟發我以創新視角探索科學問題,激發無限想象力。通過藝術的直覺與美感,科研過程更加豐富多彩,促進了跨學科的融合與創新。
李程 3220240254 兵器工程 藝術心理體驗活動不僅學習到了心理知識,並通過切身參與在老師的引導下放松了身體和心靈🙍,完成了個人畫作,了解和剖析了自身🫳🏽🧏🏽♀️,收獲很大。
陳奕霏 3220242083 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含量子技術等)參與新剪紙實踐讓我深刻感受到傳統藝術在當代背景下煥發出的獨特魅力🖱。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將傳統剪紙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我不僅領略了傳統文化的精髓還體會到創新所帶來的興奮與挑戰🔚。新剪紙實踐是一場發現與重塑的旅程,它讓我看到傳統藝術紮根於歷史的厚度🧵🛼,也感受到它在當代語境中綻放的廣闊可能性🍨。這種立足傳統🤽🏿、融匯現代的藝術形式🔨,不僅是對文化遺產的尊重,更是向未來延續與拓展的一種探索📫。